“东海上空,歼-20隐身战机与外军近距离对峙,飞行员以视死如归的意志逼退对手。这场较量不仅展现中国空军体系化作战优势,更用五代机近身格斗的决绝向世界宣告:中国领空不容挑衅。”相信这条新闻这两天已经刷屏,无数军迷都在寻求中国战机领先优势的来源及其未来发展路径。
“五代机近身格斗”初一听起来,类似于空战中的拳击比赛,在如此注重信息和远程武器的今天,看起来好似一个笑话,其实这是上世纪美国传奇飞行员博伊德所提出的“能量-机动理论”和“OODA循环”的延申,海湾战争中,F16曾凭借这两个优势一战成名,先敌发现、先敌机动、先敌开火,而中国设计的歼20,进一步强化了F16机动性强的优势,同时又将“体系作战”的信息化优势进一步拓展,才在这场对峙中取得了胜利。
纽约时报60年代报道F16的设计师,左一为传奇飞行员博伊德
对比歼 - 20 与美军 F-35A,两者设计理念决定性能差异。F-35A 作为多用途战机,追求功能多样性,但空战性能并非专长。歼 - 20 则以夺取制空权为核心目标,设计上更注重空战性能。其较大的机体赋予雷达安装和武器搭载优势,探测范围更广、火力储备更充足,航程也更具优势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空军依托完整作战体系,预警机、地面雷达与天基侦察系统协同配合,形成 “体系作战” 优势。从这一点来看,对空战中的能量-机动优势这一核心要素,歼20比F35A做的更好。
F16所代表的机动优势与信息化作战,曾是各国空军发展和战斗机设计竞相效仿的对象。俄罗斯的苏霍伊设计局将空战定义为“空中格斗”,类似于一场拳击比赛,属于物理攻击,拼的是速度、航程、载弹量,但美国的战机设计,从F15、F16开始,就走上了另一条“魔法攻击”的方向,类似于一场闪转腾挪的球赛,注重力量的同时,更注重观察及发现、判断之准确、机动领先对手,这就是歼20在学习苏27的飞行动力设计的同时,也掌握了F16所具有的信息识别与处理、能量机动优势,成为了当前全球领先的空战武器。
二战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“更大-更高-更快-更远”是空战飞机设计的核心理念,类似于一战时的大炮,二战时的舰艇,尤其是轰炸机,体型大载弹量大是其领先优势(B52号称“空中堡垒”就是一例)。二战后,随着空战作为局部有限战争的绝对主导力量,以及核武器的巨大威力,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大当量的炸弹去掩护地面部队的攻击,相反,战争基本在制空权的争夺中就已经定下了输赢。《博伊德传: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》的主人公,战斗机飞行员博伊德,则以自己在空战(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)中的实践经验,总结出了一套空战取胜的战术理论,包括与敌机正面决斗时,如何获得“40秒优势”以提前锁定对手处于攻击位置,以及在实战中如何通过不断重复的“观察-判断-决策-行动(简称OODA)”循环,从而使我方战机保持优势地位的“能量-机动理论”,并由此在F15、F16的战斗机设计中脱颖而出,将战斗机带入到了“能量-机动”时代,其后的苏27、歼20等各国的战斗机,都遵循了这一“能量-机动理论”。我们先来看OODA循环:
O (Observe 观察):像雷达一样扫描环境,快速获取信息。O (Orient 判断):结合经验/直觉,瞬间理解局面本质,做出判断。D (Decide 决策):基于理解,做出最快、最狠、最出其不意的选择,犹豫就会败北。A (Act 行动):果断执行, 把决策变成现实,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。
OODA的精髓就在于,你比对手更快地完成循环。 你转一圈,对手才转半圈,形成节奏碾压,通过制造混乱,打乱对手节奏, 让对手卡在“观察-判断”阶段懵圈,你就能乱中取胜,掌控全局。
印巴空战中,歼10ce之所以完胜阵风战机,不仅在于红旗雷达探测更远、电子战的干扰更强以及霹雳15的导弹射程更远,还在于巴基斯坦空军通过这些设备形成的“观察-判断-决策-行动的OODA循环”迭代速度更快,这才使得阵风战机完全停留在“观察-判断”阶段,没有形成有把握的攻击机会,就已经在起飞后不久被霹雳15导弹击落了。一体化作战和信息化作战,决定双方胜利的不是最后几分钟的战斗意志,而是最初几分钟的战场态势感知与控制——换句话说,当你进入这片领地或者领空的时候,所有的一切就都已在掌握之中——不仅仅是先发制人,而是领先优势能迅速变成“我的地盘我做主”的绝对控制。
博伊德在作为战斗机飞行员时,就曾在其编写的空战手册《空中攻击研究》中提出一个“40秒优势”的理论。即战斗机飞行员必须有一幅关于战斗的三维画面,必须有“态势感知”,战场可能从万米高空到地面迅速切换,他必须了解自己战友和敌机的方位,以及敌机的速度和机动-能量状态。这决定着敌机有可能会采取机动或者攻击策略(高位、低位还是迎头进攻),然后才能使自己尽快在空中格斗中、在40秒内建立并保持自己的机动优势(即使自己保持在有利的攻击位置),从而提高空战取胜的概率。
F16战机如何应用OODA循环
由此,博伊德对战机的设计中传统的“更大-更高-更快-更远”理念嗤之以鼻。在他看来,战斗机应该越小越好,类似于“红隼”(美国目前的主力战斗机F16就是在他的这一理论启发下完成,由他和战隼之父哈利·希拉克发起成立的“战斗机黑手党”更是赫赫有名),体型小但爆发速度惊人,所以可以随意攻击体型比她大得多的老鹰。由于天空足够大,所以火力优势、装甲优势都远比不上机动优势,他以此便总结出了保持机动优势的“能量-机动公式”。即战斗机的单位剩余功率=(推力-阻力)X速度/重量。飞机在转弯时,推力不变但速度、高度会降低,也就是说飞机在损失能量,这一点类似于热力学的“熵增”。而在空战中,能量的优势往往会转化成自己的机动优势,他还将反应机动优势的“战斗机的单位剩余功率”做成了一个曲线图,以此动态的模拟作战中优势变化。
机动不等于速度。如果说先敌发现、先敌锁定、先敌开火(如歼10ce击落法国阵风依靠的一体化作战中OODA循环的效率更高)是取胜的关键,那么保持这个先手优势(如歼20逼退F35说明在歼20在同一空域中能量-机动优势占上风),依靠的不仅仅是速度快(空战不是跑步,谁在前面谁就赢),而是如同足球比赛一样,在有限的空域中缠斗时,时刻保持有利的攻击位置和防守态势,在攻防的节奏转换中,体力、速度、协调性、技巧、创造进攻机会的能力所形成的机动优势,可以让你在不开火的前提下拖垮对手、让其时刻感受到恐惧和死亡的威胁,这样你才能成为战场的主导,不战而胜或者破门得分,也就是时间问题。博伊德的能量-机动理论,不仅在空战战场、对于足球比赛、商业竞争,也同样适用。
壮年时的博伊德非常咄咄逼人,说活时喜欢辅以夸张的手势
西点军校工程学的作战理念,曾是上世纪制造企业普遍学习的对象,类似于甘特图管理项目、鱼骨图管理流程,都成为了工业时代的标准。日军的精益管理,使得二战后的日本企业一战成名,随后互联网公司引领的信息时代,大家也都是在“效率至上”上面继续钻研——企业的超额利润,就来自于效率的提升。但在21世纪全球化衰退的今天,合作已经越来越谨慎,而冲突则会随时突然爆发,外卖打败了方便面、短视频取代了电视,AI则恨不得取代人类——跨界打击和降维打击层出不穷,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,所以,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,按照博伊德的理论,保持自己的能量-机动优势,在巨变到来之时,既能拔腿就跑,又能站稳脚跟,全面感知+精准判断+快速决策+高效行动所形成的OODA循环,是你在混乱与失序的未来中,比运筹帷幄+火力强大更加有效的竞争力优势。
未来战争赢在决策速度,未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能活得久,关键点也在于决策速度、转型速度。国家之间、文明之间经常开战,企业与企业之间、人与人之间也会发生某种形式的战争,冲突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东西。《三体》中刘慈欣曾用“黑暗森林”理论来比喻未知的宇宙探索中的生存法则,文明作为“带枪的猎人”,要想在远超出你认知范围的残酷自然法则中生存,必须先理解人的内心世界,并以此洞悉未来的机遇与风险。“观察-判断-决策-行动的OODA循环”中,是在充满未知与无序的混沌世界中探索时,保持比对手更先知先觉的关键,在此同时,依靠自己保持的能量-机动优势,才能在信息化一体化的作战中,秒杀对手、斩首敌酋——战争进入在线直播和互动评论的时代,不仅要干掉对手,还必须碾压观众智商和评论节奏,赢得漂亮!
书名:博伊德传
副标题: 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
原作名: Boyd:The Fighter Pilot Who Changed the Art of War
作者: [美] 罗伯特·科拉姆
出版社: 新华出版社
译者: 杨斌
出版年: 2025-7-1
页数: 600
定价: 88.00元
装帧: 平装
ISBN: 9787516679487
牛达人配资-牛达人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服务-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